<tbody id="s0iof"><div id="s0iof"></div></tbody>
    1. <ins id="s0iof"></ins>
      1. <output id="s0iof"><track id="s0iof"></track></output>

        防晒霜测评:SPF50,大概是你越晒越黑的真相

        来源:防晒霜优选 2021-08-12 15:23:04发布 174人浏览过
        导读:这几年一直在大量购买成人防晒霜,从几十到上千的,买了30多支。我和同事们用到好的就相互推荐,继续深入了解,最后送SGS检测。▲照片里有重复,一些牌子有复购,一些用完了没再买,一些就没有用完过……虽然我 ...
        这几年一直在大量购买成人防晒霜,从几十到上千的,买了30多支。我和同事们用到好的就相互推荐,继续深入了解,最后送SGS检测。


        ▲照片里有重复,一些牌子有复购,

        一些用完了没再买,一些就没有用完过……


        虽然我了解,也跟大家科普过防晒霜定律之“高效好用不安全,安全高效不好用”,但是,检测的结果还是让人非常非常失望。又一年,我们否掉了所有肤感好,并且有开团可能的防晒霜。


       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,防晒霜的SPF值虚标真的非常严重!肤感惊艳的,防晒值大概率不够(往往达不到SPF 30,防UVA能力就更别提了)。


        所以,追求极致肤感,就一定要非常勤地补涂。


        之前用到一款化学防晒的防晒霜,肤感真的绝了,完全不油腻,像用护肤乳一样,香味也很清淡。它标的SPF 50 pa++++,在公号、小红书上很多人推荐,淘宝销量也非常高,亚马逊上评价也不错。我从去年就开始试用它,是有想要开团的,结果很失望,实际测出来用的防晒剂浓度很低,效果只有SPF 20,防UVA也别指望了。你以为防晒了,结果防了个寂寞。


        它的肤感好得很直观

        ▲上面是cle de peau(CPB),

        下面是一个这几年在小红书上很红的日本品牌。


        ▲涂抹后,CPB是真油!下面那个是肉眼可见的滋润不油腻。但是,防晒效果必然是CPB好,下面那款防晒,做到这样的肤感,防晒效果就别太指望了。


        对比的时候,我买了很多大牌防晒,包括La mer, CPB, sisley,它们的肤感都很不好,成分也只是很普通、常见的防晒剂。一开始我觉得这些大牌防晒肤感就这水平,还卖那么贵,实在太不值了。我现在想,如果大牌防晒霜都这么油腻,便宜货是凭什么又便宜又好用呢?


        我的一个同事说,如果那款防晒霜老老实实地标SPF 20,有这个肤感,她完全能够接受它只有SPF20的!


        我也同意这个说法,日常防晒没有必要追求高倍数。但后来有一次带娃出门玩,忘带儿童防晒,就临时给娃用的它。因为我知道它的SPF值很低,所以每小时都补涂,结果妞妞还是晒伤、脸肿了!(原因是它不仅防晒虚标,所用的防晒成分光稳定性差,一晒就失效。知道它差,没想到它这么差)。


        因为比了太多(实际检测报告也看了不少),就我个人和家庭使用而言,防晒霜的肤感我已经不太指望了(过得去就行,大不了用粉盖一下、吸吸油),但夏天户外用的话,防晒值还是不要低于SPF 30吧,不然太没安全感了。


        抱歉不能公开品牌,防晒送SGS检测的钱也不是我出钱做的,是要总代去做的。检测的结果就是,没有一款防晒能团。当然,这不是说没有效果好的防晒,而是没有肤感和效果都绝佳,还能授权开团的防晒。凡是吹肤感的,大家别信就是了。



        肤感好的成人物理防晒,更是防晒指数虚标的重灾区。凡是标示SPF50+的物理防晒,都别信,当成SPF 30,甚至SPF 20以下的用,一定要勤补涂!


        甚至有一些,勤补涂也不太行,实际的防晒值实在是低。像下面这个,标SPF 30 PA++,我心想,都标这么低了,实际的防晒能力应该不会太离谱吧。


        结果实际只有SPF 10.8 (9.7到11.8)。


        ▲注:本文中的检测报告仅作为例子说明情况,抱歉不能公开品牌。其实公开对大家的意义也不大,因为并非只有这些送检了的防晒霜虚标SPF值。虚标的情况非常普遍,尤其是当你追求极致肤感,大概率会踩“防晒效果不足”的雷。


        2020年,美国环境工作组(EWG)调查了1200种有防晒功效的产品,结果有75%都功效不足或者含有不够安全的成分,比如氧苯酮。


        这个结果,叫人说什么好呢? 


        真心话,选了这么多年防晒,做了大量防晒的理论功课。物理防晒,我作为成人(用脸上),短期内是不会再考虑了。物理防晒的效果真的太劝退了!


        ▲这种一看就是“物理”防晒,妥妥的氧化锌20%+


        比如之前我很喜欢的一款成人物理防晒(价格500多元),后来才辗转得知它用到的氧化锌浓度只有10%(这个浓度是不公开的!),根本不可能达到SPF 30 ,更别提SPF 50了,简直天方夜谭。氧化锌浓度要达到20%左右,才有可能达到SPF 20以上。


        如果是10%的氧化锌,理论上只能达到SPF10~15;

        而3%的二氧化钛,理论上防晒能力小于SPF 5

        就这,敢标SPF 50 PA++++。


        还有的好肤感物理防晒,用的防晒剂是二氧化钛。二氧化钛的UVA防护有“先天缺陷”。这种防晒霜主要防晒伤,防晒黑的能力有限。


        ▲氧化锌的防晒能力很强,

        二氧化钛对UVA的保护就不那么全面。


        总之,购买防晒霜,别看广告,别看标的SPF值,别看肤感,一定一定要学会看成分表!看成分表是唯一可以帮助你避免踩雷的有效办法。




        挑防晒霜注意事项

        # UVB和UVA对皮肤的伤害不同


        UVB的波长较短(290-320?nm),能量较强,可以让我们的皮肤在短时间内晒红、晒伤。但UVB穿透力比较弱,所以阳光中的大部分UVB会被臭氧层挡住,只有少部分达到地球表面,我们一般也只有在太阳光特别强的时候晒红、晒伤皮肤。如果长期暴露于UVB可能导致皮肤癌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相较之下,UVA的波长较长(320-400?nm),能量较低,但其穿透力强,一年四季不论阴晴都可以到达地球表面,甚至照射入我们皮肤的真皮层。短期内UVA可以造成皮肤敏感和耐受力下降,长期会导致黑色素沉积,和加速皮肤老化,也就是UVA可以让我们的皮肤变黑、长皱纹。另外,UVA也能诱发皮肤癌。


        因此,我们在选择防晒霜时,防UVA和防UVB都很重要。在阴天,人们往往会忽略用防晒霜,但UVA一样可以照射进皮肤真皮层。我们一年四季需要防晒,最容易被忽略,而又最优必要一年四季都防的是UVA。


        目前,很多防晒霜防UVB的能力是好过于防UVA能力的。


        # SPF和PA值代表的意义


        SPF:防晒产品抵御会灼伤皮肤的UVB射线的能力。比如,一瓶SPF值为20的防晒霜,意味着涂抹后可以把皮肤对UVB的耐受力提高20倍。假设你的皮肤在不涂抹防晒霜的情况下,晒10分钟太阳,皮肤会被晒红,那么抹上SPF值为20的防晒霜以后,大概要晒15*20=200分钟,才会被晒红。


        很多人误以为SPF指和持续防晒的时间有关,比如SPF50能够提供的保护时间是SPF15的防晒霜的3倍多。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。实际上SPF值并不直接和防晒时间有关,而是和受到的光照量有关的。正午的时候,阳光强烈,你会比早上和傍晚更容易晒伤,在低纬度地区(比如广州对比新疆),太阳光照强度也更大,你可能需要更勤地补涂防晒霜。


        PA(protection grade of UVA)则是对抗UVA的能力,后面跟的+号越多,表示防晒黑的能力越强。但也不是所有产品里都有PA标记,很多欧美系防晒霜上看不到PA,但不代表它们就不妨晒黑,只是采用了其他的标注方式,比如PPD持续色素沉着系数。



        PPD=涂抹防晒霜后皮肤变黑需要的时间/不抹防晒霜晒黑需要的时间,PPD越大PA后跟着的+号越多。


        PPD = 2~4 →  PA +

        PPD = 4~8 → PA ++

        PPD = 8~16 → PA +++

        PPD > 16 → PA ++++

         

        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抵御UVB和UVA的指数,并不是越高越好。防晒指数越大,皮肤的负担也越重,还是最好根据我们外出活动的形式和时间进行灵活选择:日常防晒伤,至少选择SPF15以上的产品,如果皮肤比较白,或者是在正午进行户外活动,或者去热带度假,建议选择SPF30-50的产品。



        # 常见的化学防晒剂 & 注意事项


        阿伏苯宗是常见的防晒剂,能隔离 UVA 320-400nm,也可隔离一些 UVA-I 的化学性防晒剂,但光稳定性差,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后会渐渐被分解而失去防晒效果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买的防晒霜是以阿伏苯宗为主要活性成分的,那么它即时的效果还行,太阳下晒一会儿就不行了。


        它跟某些防晒成分放在一起,会更不稳定而更容易被光分解。但是,如果配方里同时有Tinosorb S,它和阿伏苯宗都是很强的UVA防晒剂,二者联合使用可以提升防晒效果。


        化学防晒剂里,目前在欧洲通过的新型防晒剂(在美国尚未被认可)理论防晒效果很好,它们是Tinosorb S、Tinosorb M、Mexoryl SX和Mexoryl XL,它们的抗UVA表现比阿伏苯宗更好。去海边、雪地,请认准这四种防晒剂(再加一个氧化锌)。


        # 常见的物理防晒剂 & 注意事项


        常用的物理防晒剂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。物理防晒的颗粒越小,防晒伤的UVB防护就越好,但抗UVA效果也会下降。


        含有氧化锌的防晒霜通常颗粒更大,UVA保护更强,但含有二氧化钛的防晒霜质地会更为清澈,UVA保护不全面。



        换句话说就是,保护效果好的物理防晒霜必然厚重泛白,稍微不那么厚重泛白,保护效果就可能打折了,很难两全。


        如果你想要选择物理防晒霜,并且希望能够防晒黑&老化,请选择含有较高浓度的氧化锌的产品(接近或达到20%以上),才能有效地防UVB和UVA。


        如果选择二氧化钛,浓度最好不低于10%,才能达到SPF 20以上的保护(仍然不太能防晒黑,先天缺陷,没办法)。



        # 最好避免的防晒剂


        化学防晒剂里,有一些成分的安全性相对没有那么高,如果是哺乳期、孕期、儿童,或者特别介意的普通人,都最好回避:



        氧苯酮类(二苯酮-3/羟基苯酮)


        实验证实它极易引起过敏反应,是一种弱雌激素,具有一定抗雄激素作用(Krause,2012;Ghazipura,2017)。除了氧苯酮与青少年睾酮水平之间的关系,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纽约大学的共同小组也进行了相关研究,发现需要生育治疗的男性体内二苯甲酮-2和/或4-羟基氧苯酮的浓度更高,而精子质量较差(Louis,2015),并且另一项报告发现其伴侣受孕所用时间也较长(Buck-Louis,2014)。此外,氧苯酮和相关化学物质已知与女性子宫内膜异位风险相关(Knsuue,2012)。


        4-甲基苄亚基樟脑(4-MBC,Enzacamene,抗UVB成分)


        这个化学防晒剂是属于抗UVB的成分,FDA未通过,欧洲研究认为4-MBC对甲状腺有毒性,会干扰人体激素,要求用量不得超过4%。有研究人员在欧洲女性的母乳和野生动物中已检测到4-MBC成分(Krause,2012),证明4-MBC会干扰生物的激素分泌(Krause,2012),这尤其会影响胎儿的发育,因为激素的小范围波动也会对胎儿发育中的大脑、甲状腺和再生系统带来长远影响。



        对氨基苯甲酸/二甲氨基甲酸辛酯


        PABA是一种防UVB的成分,在日本和澳洲被批准使用在防晒霜中,但是美国FDA还尚未批准。可能会引发光敏感,接触性皮肤炎和过敏性湿疹。



        好啦,接下来跟大家点评一下我这几年用过的防晒霜吧!


        本文仅做成分分析,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,防晒没有“黑科技”,理论上效果不好,实际效果肯定不好;理论上效果好,实际效果也不一定好


        本文推荐"防晒霜测评:SPF50,大概是你越晒越黑的真相"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,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。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
        相关资讯
        最新问答
        丰满无码人妻热妇无码区喷水
        <tbody id="s0iof"><div id="s0iof"></div></tbody>
        1. <ins id="s0iof"></ins>
          1. <output id="s0iof"><track id="s0iof"></track></output>